证券代码:870719

400-0532-365

米乐M6动态

当前位置:

档案馆和博物馆应加强功能互鉴

发布日期:2021-11-16发布人:米乐M6股份 点击量:336

档案馆和博物馆作为我国主要的文化机构,是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推动学术研究、提升社会人文水平的重要公共文化服务部门。

档案馆和博物馆作为我国主要的文化机构,是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推动学术研究、提升社会人文水平的重要公共文化服务部门。档案馆是接收、征集、保管、利用档案的机构;博物馆是搜集、保存、陈列文物的机构。因此,档案馆和博物馆在文物保护、文化传承、资源利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档案馆和博物馆的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整体水平也有显著提升,但仍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了更好地促进档案馆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两馆的工作人员应紧跟时代潮流,结合实际开展有益的馆际合作实践。而两馆之间的馆际合作既可以整合分散的文化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又可以打破馆际壁垒,充分发挥两馆的自身优势,通过功能互鉴,让两馆能够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更好发展。


对此,探讨档案馆和博物馆如何在馆际合作中实现功能互鉴、相互渗透、共同发展,成为重要的课题之一。由于档案馆和博物馆功能定位的不同,在内容、技术、管理和营销上互鉴可以推动馆际合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内容互鉴,加强馆藏资源建设。博物馆的发展依赖档案馆的支持与配合,而档案馆在藏品的征集上也需要向博物馆借鉴,在档案文物化和文物档案化上寻找合作的契合点。无论是文物还是档案,都需要有文化机构来进行收藏和管理。以成都永陵博物馆为例,该馆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建筑于地面之上的帝王陵寝博物馆。成都永陵又称“王建墓”,于1942年被发掘,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为唐及五代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材料。但是,记载“王建墓”发掘的相关史料保存在四川省档案馆。为了丰富永陵博物馆馆藏内容,博物馆工作人员联系了四川省档案馆,经过协商,四川省档案馆同意将有关“王建墓”档案的复制件赠予永陵博物馆。这样,永陵博物馆既保存了文物实物,也保存了与文物有关的档案资料,丰富了博物馆馆藏。此外,档案馆丰富的馆藏也可为博物馆的初期建设、后期专题展览举办提供档案资源支撑。2020年3月15日,云南省档案馆与省博物馆联合举办了“家国情怀——抗战时期云南军人家属公函展”,展出的100余份抗战军人家书、公函、电文等全部来自省档案馆。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从档案馆中走了出来,通过博物馆展览的形式重现于社会面前,让更多的人了解抗战时期的历史。同时,档案馆也可以学习博物馆在收藏品类上做一些拓展,存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资源,对档案馆原馆藏内容做一些有益补充。


二是技术互鉴,科学保护馆内藏品。档案馆和博物馆内的馆藏资源,只要出现疏忽,就会受到气候、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而我国档案馆的馆藏资源主要由纸质档案构成,博物馆也有许多纸质文物,由此可见两馆在纸质藏品的保护上有一定的共性。近年来,档案馆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解决同类型藏品保护的问题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交流甚少且影响力较小。所以,在藏品的科学保护上,档案馆和博物馆应该相互学习借鉴相关经验并付诸实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顺应时代发展作出了相应的改善,档案馆和博物馆根据自身需要陆续建立了各自的门户网站,而后由于社交媒体的产生,档案馆和博物馆的线上服务平台在传统的门户网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微信公众号、抖音、头条号等新形式。两馆的馆藏资源也逐步实现电子化,共同推出专题展览等,使越来越多珍贵的历史资料活了起来,走进大众的视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为丰富疫情期间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全国各大博物馆通过举办在线虚拟展览、开办数字全景展厅等方式推出了2000多个线上展览,总浏览量超过50亿人次。全国各地档案馆也争相在其门户网站开设网络展厅,让展览不受时空限制,受众范围更广。运用互联网技术可以让更多人感受线上展览的魅力,足不出户了解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例如,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在去年举办了“窗口2020——疫情时期图像档案展”。作为国内首个面向公众展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图像的档案展,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运用信息技术在云端向全社会征集了6000多张疫情期间拍摄的各种与“窗口”有关的图片,工作人员从中筛选出200多件展品参展,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出。相信在多年之后,这些记录特定时期人们生活的快照,将成为档案馆的珍贵馆藏,它们因能够唤醒人们记忆而弥足珍贵。在技术运用方面,除了传统技术,数字化是档案馆和博物馆开展保护利用工作的趋势,档案馆的档案数字化经验值得博物馆借鉴,博物馆在文物展陈方面的数字化实践也值得档案馆学习。


三是管理互鉴,建立档案馆和博物馆的合作机制。首先,要加强两馆馆员之间的交流学习。通过讲座、研讨会、现场体验等方式,使双方能够深入了解不同公共服务机构的资源特点、办事流程和管理制度,并结合各自特点在管理方法上相互学习改进。两馆可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研讨出推动馆际合作的具体策略。其次,创新合作管理新模式。为了更好地推进公共文化建设,档案馆和博物馆在借鉴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合作管理的新模式。这就要求两馆树立主动合作意识,研发适合共同发展的新项目,在差别性的管理上通过合作项目寻找共通性的管理路径,提升两馆的服务和管理水平。最后,制定科学评估体系。运用先进技术制定科学的量化评估标准,明确馆际合作在评估指标中的权重,并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准确研判两馆合作对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提升的作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档案馆和博物馆的管理互鉴,可以使双方互相汲取有益经验,提升各自管理水平,创新合作管理机制,增强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能力。


四是营销互鉴,满足公众的多元化需求。档案馆和博物馆的共同之处在于其主要职能都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客户群有一定的共性。但是,两馆的馆藏和服务内容又有各自的特点,因而不存在竞争冲突。对此,档案馆和博物馆在制定营销策略时应相互渗透、互相“搭台”,在宣传自身资源和服务内容的同时,也要宣传对方的资源和服务,并且在实践中发掘两馆合作可能性,让用户知晓使用另外一馆的资源对自身需求的好处和优势,最终达到“1+1>2”的效果。


要实现以上目标,档案馆和博物馆需通过商议制定两馆共同认可的宣传策略。然后,依托新媒体建立线上运营平台,定期发布档案馆和博物馆的新闻报道和专题活动。当然,两馆也可互相转发重要活动信息进行宣传推广。在线下宣传时,档案馆和博物馆可以利用馆内资源联合推出特色活动,拉近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例如,西安工程大学档案馆在2019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在学校的两个校区开展了博物馆知识展览和宣传活动。展出的主要内容涉及西安工程大学校史馆、纺织服装博物馆、现代服饰馆、西部民族民间服饰馆的发展历程。该展览向师生及社会展示了博物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扩大了学校博物馆和档案馆的知名度,是档案馆和博物馆合作的一次成功尝试。


档案与文物都是记录人类活动和人类文明的载体。档案馆和博物馆虽然在功能上不尽相同,但都肩负着保存文化遗产、服务人民公共文化需求等重要责任。在这一共同的价值追求上,特别是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档案馆和博物馆加强功能互鉴、加大馆际合作,是丰富两馆内涵和提升两馆服务水平与质量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11月8日 总第3752期 第三版